全国低碳日,你低碳了吗?
转自:中国环境报
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”。全国低碳日坚持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,旨在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,普及气候变化知识,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,鼓励公众参与,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。全国低碳日之际,各地纷纷举办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,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,提高公众低碳环保意识。
广西:“十四五”前两年全口径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.14%
本报讯 2023年广西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日前在南宁启动,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眭国华出席活动,并宣布2023年广西节能宣传周暨低碳日活动正式启动。
“十四五”前两年,广西全口径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.14%;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,生态质量指数位居全国第二;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61%,可再生能源电量实现全额消纳,消纳权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;森林年生长量、年木材产量、森林蓄积年净增量居全国前列;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8个、绿色工厂67个,建成自治区级绿色矿山31座;低碳产品认证获证企业和证书数量全国第一,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呈现良好态势。
广西坚持绿色引领,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。严格高碳排放项目环评审批,坚决遏制“两高”项目盲目发展。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活动,推动钢铁、有色、建筑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降低碳排放,柳州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初见成效。今年1月—6月,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,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6.8%,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9.1%。下一步,广西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,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、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。
据了解,广西各地持续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、贴近群众的系列宣传活动,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,助力形成勤俭节约、合理用能的社会风尚,在全社会积极营造节能降碳浓厚氛围。
重庆发布多项绿色低碳工作成果
本报记者余常海 通讯员程竹青重庆报道 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、重庆市经济信息委、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、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共同主办的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”主题宣传活动日前在重庆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举行,重庆市内30余个区县、四川省有关单位与重庆主场联动同步开展全国低碳日系列宣传活动。
本次全国低碳日重庆主场活动发布了多项绿色低碳工作成果、多个“双城双碳”及碳普惠案例,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。
活动上,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代表主办单位致辞。他表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,重庆市碳强度累计下降21.9%,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9.4%,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;产业结构由“工业型经济”向“服务型经济”加速转型,第三产业占比从2010年的36.4%上升到2022年的53.0%;能源消费结构不断改善,燃煤减量替代成效显著,重庆市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140万千瓦,占重庆市电力总装机的43.7%;重庆碳市场“量价齐升”,累计成交碳排放指标4139万吨、8.76亿元;在全国率先建成集碳履约、碳中和、碳普惠为一体的“碳惠通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,打通“两山”价值转化路径,平台累计交易绿色交通、清洁能源等领域碳减排量344万吨、8618万元;重庆市全域获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,重庆两江新区入围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方名单,建成气候投融资项目库,累计入库项目近400个,涉及融资意向达3600亿元。
余国东在致辞中进一步表示,重庆将深化提升绿色共建工程、绿色赋能工程、绿色金融工程“三大工程”,聚焦锚定“双碳”战略目标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“三大目标”,将升级传统产业、发展低碳产业、壮大数字产业“三大产业”,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现代化治理格局、环境资源大市场格局、多元协同支撑格局“三大格局”,推动重庆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作出新贡献、实现新发展、展现新气象。
